桑德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的優勢,強化公司科研和技術的集成與引導作用,精心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圍繞企業技術瓶頸攻關和核心新產品開發,有效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采取企業博士后工作站、設立獎學金、聯合培養研究生、共建實驗機構等多種形式,先后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在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清潔能源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了產學研合作。
設立博士后工作站
在高校設立獎學金
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
與高校合作共建實驗基地

? 2008年,同濟大學與公司聯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009年,公司又被中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為中關村科技園的博士后工作站點,吸引國內外優秀博士畢業生來我公司從事環境保護領域內的高新技術研發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清潔能源技術等多個領域。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培養博士后3人,出站后均留在公司工作,并成為各自崗位上的骨干力量。在公司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有助于推動產學研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將會為企業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

? 桑德于1998 年首次在蘭州交通大學設立了“桑德環保獎學金”;2006年在上海同濟大學設立了該獎項;2007年與天津大學進行合作,在天津大學設立“天津大學-桑德獎學(教)金”及“天津大學-桑德創新獎勵基金”;2009年與湖南大學合作設立了“湖南大學-桑德環境獎獎學金”。近20年,桑德集團還在天津大學、浙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湘鄉市東山學校、北京林業大學等多所高校設立“桑德獎學金”制度。
? 2017年“中南大學桑德教育獎勵金”簽約儀式在中南大學本部冶金館舉行。標志著桑德集團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從環境專業擴大到新能源領域。文一波總裁表示,桑德集團愿為高校人才建設助力,協助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環保人才,以實際行動鼓勵中國年輕一代投身于環境保護事業;同時為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研究和人才開發的利用資源,并加強桑德公司與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企業及行業的整體發展。

? 2004年,我公司與蘭州交通大學達成協議聯合培養研究,并在我公司建立了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與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006年我公司與同濟大學達成協議聯合培養研究生;2012年我公司與安徽理工大學地球環境學院達成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這種培養方式能吸引高校優秀的學生來我公司完成學業,而我公司結合自身的技術發展需要,為這些學生提供實際的研究課題和優越的研究條件。既培養了學生,又為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是一種高校和企業雙贏的產學研合作模式。至2010年底已經有近20名碩士研究生順利完成碩士論文畢業,并且其中約四分之一留在了公司各技術部門。2011年畢業碩士研究生3人,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聯合培養研究生一般在我公司學習2年時間,期間所有費用均由我公司承擔。

? 2010年,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公司下屬的肖家河污水廠建設中試實驗基地——“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模擬優化實驗平臺”。通過將模型模擬、污水凈化機理與本公司豐富的城市污水設計運營經驗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力地推動研發工作的深入開展。該實驗平臺對于相關理論的驗證和污水處理工藝的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同年,公司與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桑德集團本部聯合建立“排水管網試驗平臺”,該平臺依托國家水重大專項環太湖項目集成課題,可用于模擬排水管網系統的不同運行狀態,并進行數字化管理技術的驗證,研究探索排水管網系統數字化運營管理的新模式,提高我國排水管網運行效率及安全性。